2018年1月2日,我从亚特兰大来到伦敦交流,从一个小城市(hhh)一下子来到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行色匆匆避免交流的人们,络绎不绝丝毫不避让行人的车辆,和街道两旁近现代宽宏大气的建筑交杂,狭小的室内空间却在城市里辟出大块地皮给公园和博物馆,原来这里就是伦敦。这里我会记录我直到 2018年6月23日离开伦敦之前所有去过的地方。可以给即将要来英国的朋友们一些小的启发。
1.2 我搬进宿舍,宿舍就在UCL主校区旁边,在Euston station对面,交通生活还是挺方便的。这是我宿舍不远处的一家城堡式酒店:
1.6 学校组织了Thames River Boat Party. 一艘不大的游船带着我们在寒风瑟瑟的泰晤士河上漂了三个小时,船舱里耳朵要被disco震聋了,出船舱又会被冷风吹成冰雕hhh,不过我还是拍了几张很喜欢的图:
1.10 在大英博物馆随便逛了逛
当时没有看太仔细,过几天再去补图。
1.13 做白天的轮渡去格林威治
轮渡是伦敦人正常生活的一种交通方式,如果不急着上班的话,一趟的加钱比地铁同样的距离好像还便宜一些。
Painted Hall 的壁画很精美,讲解也很到位。接着去了Queen's House 女王宫,这是詹姆士一世骂了安妮王后后的赔礼,里面有世界第一个无支撑 "郁金香" 螺旋楼梯 Tulip Stairs. 很美。女王宫里还有收藏一些油画,肖像,船模型,和瓷器。
最后一站是本初子午线 Prime Meridian
1.27 Canterbury Cathedral 坎特伯雷大教堂是英国最负盛名的教堂之一,不仅因为这里是英国基督教的摇篮,更因为Saint Thomas Becket被亨利二世谋杀而连绵至今的吸引大批信徒来此朝拜。
2.7 去National Theater 国家大剧院去看了一出贝多芬的音乐剧,观感一般,不知道贝多芬饰演者表现出来的 "疯" 是历史真实还是戏剧夸张。不过观众素质都很好,这种不算popular的剧都几乎座无虚席,英国人音乐剧的文化还是很棒的。.
2.19 去了趟China Town 中国城,不同于亚特兰大,这里真的一片区都是中国人的店,主打广东人和台湾人。虽然饭店很多,五花八门,但是超市较为一般,并不大,很多东西买不到,突然怀念亚米网hhh,这里还有一些非常大胆的店名:
2.28 作为一个并没有那么南方的南方人,伦敦在几乎三月的时候气温骤降到0度还飘起鹅毛大雪,甚至一度砸下冰雹,我真的是目瞪口呆,说好的春天呢?伦敦下雪后的道路交通应急处理并不合格,相比国内第二天基本就清扫干净的街道,下雪的那几天我在伦敦街头走路基本靠滑hhh
3.3 又去中国城拔草了一家非常有名的抹茶冰淇淋店 TSUJIRI,接着去Oxford Street逛了逛,晚上回家下雨一群鸽子在屋檐下躲雨,十分可爱了。
3.27 去 Her Majesty's Theater 看了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剧魅影,两个人歌剧院地下划船那段太震撼了,回家之后我无数次的刷歌剧魅影25周年纪念版,Ramin唱的真的好听啊,不说唱功是否出彩,就凭那浩然正气的男腔,已然是男一地位不倒了。
英国的有些歌剧院很有意思,有专门的分工。比如Her Majesty's Theater 只放歌剧魅影,China Town旁边那家专攻悲惨世界,同样是China Town周围还有一家专门坐Harry Potter的。大抵是因为不同的歌剧对舞台的布局要求很高,舞台一旦成型,就只能固定为某一歌剧服务了。
4.28 写完两篇论文考完一场试之后可以短暂的喘一口气了。我和朋友们来到了距离伦敦坐动车一个半小时的Brighton小镇,这里以乔治四世还是摄政王时建造的Royal Pavilion闻名。
Royal Pavilion以其内在浓厚的中国元素和宴客厅的奢华闻名。整座城堡均建在乔治四世对东方的想象之上,外在印度元素,内在中国风。建筑内所有的楼梯扶手都是红木雕刻伪装成的竹子模样,壁画中的人物很有红楼梦的风格,老奶奶膝下儿孙环绕,清朝的服饰和发型,可见乔治四世的想象还是相对靠谱的。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宴客厅里重达一吨的水晶吊灯,一巨龙为底座,六小龙盘踞水晶圆珠帘摆上方口吐莲花,莲花中原先是蜡烛,现在更换成了灯泡。整座吊灯有一万五千颗水晶圆珠,璀璨夺目。尽管中国风浓厚,可西方元素仍然夹杂其中,就比如说宴客厅四面顶部窗户上常见的西方油画。
在当地我还吃到了非常正宗的鱼和薯条,虽然说到英国食物大家都会想到鱼和薯条,但其实就和日本人自家餐桌上很少出现寿司一样,英国人自己也并不常吃鱼和薯条,更多是全家出游时给孩子买的零食或者作为偶尔的奖励。吃之前先在鱼上撒上一层麦芽醋(个人感觉醋味更浓厚)和盐(如果和酱或者鹰嘴豆泥就少加一些),然后再撒上柠檬汁,就可以开动啦!鱼外酥里嫩,厚薯条外焦里软,配上细腻的鹰嘴豆泥,真的是非常愉悦了!
接着我们逛了很久Brighton这里的跳蚤小巷,遇到了很多非常好玩的东西。
最后我们来到了码头。很典型的英国天气,黑云压城城欲摧。法国在这张图的左边那个方向,虽然看不见,但还是可以远远朝法国的方向眺望的。
5.1 今天去海德公园走了走,然后参观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最后去Harrods买了伴手礼。今天天气超级好,阳光明媚,伦敦人就像冬后的春笋纷纷冒了出来hhh。多图
这条街的建筑被称作摄政风格建筑,就是我之前去的Royal Pavilion的建造者乔治四世还是摄政王的时候建了这条街。这些建筑十分方正大气,外墙粉刷白色,大门均面向这条街,建筑外在装饰如窗户等均是方方正正,内在装潢也很优雅。这张图其实重点是那久违的蓝天白云哈哈哈。
这两张图是我走在去海德公园的路上拍的。这个小教堂外面就是大马路,内部的小花园却曲尽通幽,光影交错中花开,鸟鸣,人醉。
这两张照片就是在海德公园里了。海德公园其实就是一个稍大的很普通的公园,游人在里面散步、骑车、喝咖啡、喂天鹅。大概是公园所处位置比较开阔的原因,站久了还挺冷的。
接下来就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啦,是伦敦除开大英博物馆的第二大公立博物馆。
上图是中国馆的介绍。我很喜欢那句"在八千年中,它创造了一个漫长而不朽的文明。"
这其实是个巨大的雕像。我是从二楼拍的,保守估计这个雕像也该有个三四十米高。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在众多博物馆中算中上,难以拔尖,但其中的珠宝馆还是挺有意思的。里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了自公元前至如今21世纪不同时间段的珠宝设计,我最喜欢16-18世纪的设计,当然这段时间也是最华丽的哈哈哈,俗气如我。上图收集了各种材质的珠宝以其材质的名称首字母顺序排成螺旋形,箭头隔开了不同字母。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心字母左斜上方第二圈的那颗蓝宝石,璀璨幽深如大海般包容。
这是一个过曝的Harrods。Harrods是英国著名的一家百货商店,聚集了上百家奢侈品牌,可以说是个微型的Oxford Street。很多人去Harrods是专门去买里面的伴手礼的,它卖的茶、巧克力、饼干、坚果等虽不见得有多特别,但大多包装精美,很有英伦风格,所以作为礼物还是可以考虑的。
5.3 英国共济会总部,萨默塞特行宫,皇家法院,圣保罗教堂,伦敦塔的皇家王冠珠宝展
从看了丹布朗的《失落的秘符》之后就觉得共济会神秘极了,从来没想到这么一个人们想象中的地下组织居然大刺刺的有个一个巨大的伦敦总部,里面三楼到五楼很多具体开会的房间是不对外开放的,游人能看到的只是二楼的博物馆和进入大约两周用一次的礼堂。
这是乔治四世当时作为共济会会长时的座椅,真是无处不在的乔治四世hhh
我一下就看到了那只全知之眼,这只眼睛在博物馆里的大部分物件上都有。
接下来就是Somerset House萨姆赛特行宫了,行宫前有一大片空地,夏天是喷泉,冬天是溜冰场,只可惜我在冬天错过了这里。Somerset House里有一处必参观之地Courtauld Gallery,里面按照时间顺序在不同的房间接连摆放着13-15中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7世纪鲁本斯和巴洛克,18世纪思想启蒙,19世纪早期、中期和后印象派,还有20世纪法国、德国和英国油画的分别展览。这种按时间顺序的展览对我这种艺术小白非常友好。
虽然总体而言Courtauld画廊里画的收藏量并不大,但里面精品还是不少的,有让我开了眼界。
从初中美术课就有接触到乔治修拉的点画,从书本看到他的画远远没有近距离看到真品的震撼。近看迷乱的无数个点却构成了一幅远看色彩和谐而鲜明的点画。不可谓不神奇。不得不说为了完成一幅画,修拉的手在画布上点的累不累啊hhh
越走向近现代化我就越迷茫了,也许是我艺术修养真的不够,有些艺术我是真的没明白,以下两幅为例。
接着我来到了Royal Courts of Justice 皇家法院,长数百米的建筑宏伟壮观,显出历史的沧桑却很好的融入了现代社会。有的时候,从建筑的外表是可以感受到一个国家对这个建筑内部所承载的内容的重视程度的。不说美国华盛顿高大的最高法院,伦敦的这个皇家法院可谓是最好的例子。建筑本身就象征着法律的不可侵犯。
皇家法院一进门就有一个公告台展示当天开庭的案子和时间,大部分都在早上十点半。我下午两点半来到这里,本以为来迟了错过了开庭,没想到四号法庭仍在审理案子,而且还是英格兰和威尔士最高法官的案子!太令人激动了。真的很辛苦啊,案子审了四个钟头了仍然没见着头。尽管是首席法官的案子,法庭内却只有寥寥数人,法官和律师缓慢的语调实在让观众有些昏昏欲睡hhh
St. Paul's Church 圣保罗教堂在伦敦的闹市区,就在Covent Garden旁边,是一个小小的教堂,不似其他教堂宏伟,却很温馨。
最后我来到了Tower of London 伦敦塔,其实把这里叫做 塔 并不合适,因为这里更像是一个中有空地的小型城堡。这些城墙有着大几百年的历史,被一代代君王使用或扩建。这里曾被用来抵御外敌,押送、关押、审问、折磨犯人,甚至被用来判决王后。有三位王后曾死在这里,其中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Anne Boleyn是最有名的一位。
Crown Jewels 王冠珠宝是伦敦塔最吸引人的一部分,就是下图的这个建筑中展示了几乎所有王室继位时所用到的珠宝。王冠、权杖、宝珠等都有展示。Imperial State Crown是近来君主继位大典和年度国会开幕大典时女王会戴的。这些王冠和权杖之华丽,钻石珠宝之炫目,真真体现了当年大英日不落帝国的风采。
下图大概是我在伦敦拍到的最好看的一张照片了。Tower of London 伦敦塔和 Tower Bridge塔桥 相隔不过数百米,伦敦塔可以说是拍摄塔桥的绝佳位置了,要是遇上难得的好天气,塔桥可不要太美~~
4.7 今天天气依然很棒,对伦敦来说蓝天白云就是很高的标准啦哈哈。因为基本在一条线路上,我就去了Horse Guard Parade阅兵场仪仗马队交接仪式,Whitehall Banqueting Room宴会厅,唐宁街10号,路过没开的国会大厦和在维修的大本钟,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白金汉宫,丘吉尔作战室,Neal's Yard. 其中丘吉尔作战室是我一天甚至整个伦敦行的亮点!
仪仗马队交接仪式还要再往里走,这个门口站岗的小哥哥。马真的超级壮。
这里的交接就是有第三只队伍骑到与图片左边的队伍并排,然后将原先的队伍替换下来。作为仪式而言并没有什么超级出彩的地方,只是因为骑马所以增添了新奇感,近距离看马得出结论:马应该吃的很好hhh
这就是很有名的宴会厅啦,虽然它在现代伦敦人的生活当中出现频率不高,但是作为查尔斯一世被斩首的地方,这里会永远被历史铭记。宴会厅最奢华之处在于它天花板上由当时外交官鲁本斯所画的油画,宴会厅1619由詹姆斯六世要求Inigo Jones 这位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革新了当时红砖白瓦的伊丽莎白式建筑的人建造,于1622年完工。这个宴会厅还见证了英国皇室对假面舞会的喜爱。虽然宴会厅早已建成,但至到14年后,1636年在查尔斯一世的雇佣下,鲁本斯才完成了天花板油画的创作,被支付了在当时是天价的3000英镑。因为要避免蜡烛的烟熏对油画的破坏,在天花板油画安装完成后,假面舞会就不再这里举办了。宴会厅虽然名为宴会,但基本用于国家元首接见外国元首或来宾。油画的主题有三个:纪念查尔斯的父亲詹姆斯六世,庆祝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统一,宣告皇权和福利政府的好处。油画里所表露出的查尔斯一世对不可侵犯的绝对皇权的追求预告了后来查尔斯取缔了国会,然后率兵与国会支持者Oliver Cromwell一战,最后失败被斩首于此。宴会厅见证了查尔斯一世野心的开头与结束。
这里就是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住的地方啦。当然远远还没到10号就被警察拦下了,只能拍照纪念了。
这两张就是基本只用于皇家婚礼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啦,外观上是很壮观,外表墙壁上斑驳的痕迹也是大教堂在这儿矗立近五百年的见证吧。
因为白金汉宫只在暑假对外开放两个月,所以我现在进不去。看上去白金汉宫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不过宫殿门口那条笔直的通往特拉法加广场的红色道路却很好看。红色也显示是政治道路吧。
铁丝网上有个破洞,这两只鸭子都是挤过破洞过来的,后面那只还在挣扎呢,它的屁股遮住了那个洞hhh。
这两张都是白金汉宫斜对面的一个小花园的照片。相比海德公园,这个花园显然打理得更精细。即便里皇家住所那么近,公园里游人们依旧在很惬意的休憩。
这是我在前往丘吉尔作战室时遇到的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气定神闲看着书的乞丐,我甚至不觉得他在向人们请求帮助,有种随缘的淡定感。路边咖啡厅里专注读书的老人,街上书店络绎不绝的买书人,如今连乞讨者都在读书,伦敦真的十分熏陶人的读书好知乐知感。
接下来是丘吉尔作战室,可以说这里是英国在二战时的一个缩影。是我认为来伦敦旅游的必来之地。
这个洞通往地下的更深处,基本上只有高层官员可以在底下休憩睡觉。
这个房间可以说是整个丘吉尔作战室的核心了,在这里八位核心内阁部长们做出了决定英国在二战中的立场的决定。丘吉尔不仅仅是首相,他还自封了防卫部长。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底下作战室中所有的时钟都指向下午四点二十八分,这代表着为1940年10月15日内阁作战室第一次下午五点的会议做准备。
这张图用来指示地上的天气情况。当然在闪电战伦敦被轰炸期间,没有轰炸就是天气情况良好,正在轰炸就是windy大风。
这里是伪装成丘吉尔私人厕所的专供英美两国首脑丘吉尔和罗斯福通电话的小房间。我看电影《Darkest Hour至暗时刻》时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丘吉尔在这个房间里向罗斯福求援却被委婉的拒绝后萧条的身影。
这张马来群岛附近的地图悬挂在通道内,大概和英国和日本对东南亚的争夺战有关吧。
因为丘吉尔非常讨厌噪音,所以在这个作战室里的打字机都是专门设置成无声的。
这是内阁作战室的通行证。据说曾有军官为了证明作战内安保不到位,拿着驾驶证也成功的进去了,也不知道哪位让他通行的海军军官后来怎么样了。
这是真的有意思。原来战争中还有欺骗策划师,还是由一个写惊悚小说的作者来担任的,有趣有趣。
这个本子就厉害了。这上面是诺曼底登陆规划时丘吉尔秘书的事务安排计划。
这句话从二战后对形容英国首相都挺中肯hhh
没想到丘吉尔居然是支持爱德华八世娶温莎夫人的,好不容易攒回的政治声望又被他自己作没了。仔细想想,也不足为奇,丘吉尔向来真性情,从来不是什么正经的政治家。他在战争好像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发明来帮助打赢。
唐宁街10号当然用的还是木门,这是丘吉尔1940年赢得首相选举后踏过的首相官邸木门,旁边的题字表示丘吉尔一生都只为了这么一次的机会。
丘吉尔曾经说过,打得赢战争的领导人未必能带领人民和平的生活,而懂得运营和平日子的领导人永远打不赢战争。这句话也应验在了丘吉尔自己1945的选举大败之上了。英国人民不再需要他了,不再需要一个时刻提醒他们过去战争存在的领导人了。也许今日当我们遗憾再也没有如同二战时罗斯福,丘吉尔一般的领导人时,我们该明白该感恩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国家的和平年代。
这里是三军参谋作战室。我个人理解的这个作战室和内阁作战室的区别是,内阁作战室决定打不打,是不是继续打,是不是可以不打了,而三军参谋作战室决定如果打,怎么赢。
这大概是三军参谋作战室的亮点了,某位将军画的希特勒涂鸦。
这里是地图室。二战时24小时这里有人更新着最新的战况。图钉钉过的痕迹都表示着失去或得到的领土,战舰,和商船。
离开了丘吉尔作战室,我感觉心头沉甸甸的。丘吉尔曾将躲入地下是为首相的懦弱,英国的耻辱,如今却是英国人和世界记住缅怀那场战争的方式。这里曾经有上百人日以继夜的工作着,工作结束倒头就睡,醒来继续工作,不知地上何年何日, 但他们从未将自己视作英雄。人,真的很有韧性,很强大。可是即便卫国战争可以凝聚起一个国家所有的力量,我也衷心的盼望世界战争永不再到来。
这是我回家路上路过的一个小院子Neal's Yard. 风格很出彩颜色搭配的绚丽而顺眼,很有种南美城市里热情的感觉,算是伦敦城里一个小小的惊喜吧。
5.16 晚上去听了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皇家爱乐乐团的演奏。
演出是在艺术中心Southbank Center,它的底部是一块空旷的小广场,布满了涂鸦,这张照片最远处墙上的那幅老人脸很逼真了。下午有很多青年在这里玩滑板,这些涂鸦旁边是一家开在Southbank的咖啡馆,下午很多人坐在室外聊天饮茶晒太阳。
这张照片摄于乐队刚刚开始演奏的时候,指挥还没有登台。晚上总共三个曲目,第一个是Stravinsky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罗斯谐虐曲》,第二首是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所有钢琴协奏曲中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所以写被称为"帝王"交响曲,最后一首是Stravinsky的《火鸟》。其中贝多芬的那首是有钢琴作为主奏,结束演奏之后观众反响非常热烈,演奏者Kirill Gerstein来回谢场了三次,后来又加演了一小段。交响乐的谢幕"潜规则"还是挺有意思的,观众看的高兴,就热烈的鼓掌,一方面对于乐团演奏的认可,另一方面有可能获得加演,而乐团本身也享受这个过程,根据观众的反应和本身的乐曲储备量决定是不是要加演。很良性的互动。交响乐和音乐剧很像,最后谢幕的时候平均鼓掌都要四五分钟左右。我不太懂交响乐,这也是我第一次到音乐厅听,以往就是偶尔在网上听听维也纳新年演奏会。这三首曲子里《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感觉是很正统的交响乐,而《火鸟》则高度变化灵活性,音调宽泛,对各音乐部之间的配合要求很高,尤其是后半段声势宏大激昂,听的十分过瘾。
5.27 考完试出来溜溜~ Regent's Park 里的 Queen Mary Rose Park 玫瑰开的正艳~
Queen Mary Rose Park
晚上又走到China Town久违的吃到了香锅猪手,想死我了都,就是太咸太油了
6.5 最后去了Southbank Center Royal Festival Hall 听了场钢琴演奏会,演奏家是Paul Lewis, 演奏同时直播在BBC上。演奏现场不许拍照,就在开始前拍的一张有灯光没有演奏家的照片就已经很有感觉了。Paul演奏的有贝多芬、海顿和勃拉姆斯的作品, 具体的我也不太懂,就将曲目贴上来好了。
Repertoire
Beethoven: 11 Bagatelles, Op.119 Haydn: Sonata in E flat, Hob.XVI/49 Interval Haydn: Sonata in B minor, Hob.XVI/32 Brahms: 4 Pieces, Op.119
九点多走出演奏大厅,天色仍亮,走在回去的路上拍了下图。我站在Waterloo Bridge上面向Somerset House的方向朝左,拍到了Hungerford Bridge and Golden Jubilee Bridges. 这一段泰晤士河河面很是繁忙,被限速的船只来来往往,几乎填满了整个水面。伦敦真的很美啊。而我在伦敦的时间也开始倒数了,大概是看一眼少一眼了。
下图是我随意在宿舍旁边的一个pub拍的。站在酒吧外喝酒聊天可以说是伦敦人很大的特点,只要不下雨,下午四五点开始酒吧外就会站满了人,热门一点的酒吧能让店门前的一条路都堵起来。服务员端着放满啤酒杯的银盘穿梭于人群之中,很有意思。
没有坐一次London Eye摩天轮说不遗憾也不可能。室友去玩了一趟,拍的图极美,在这里就借用下了,下图可是伦敦极好极好的天气了。
6.23 Heathrow Terminal 3. 登机前。这是我第一个长住的国际大都市。有太多值得记住的事,也见到了很多以前难以想象的活法。原来世界有一个角落是这样的。望前路再逢。
6.23 飞了近十个小时后回到了亚特兰大。大中华附近拍到了摄人心魄的晚霞。
至此,我大学在伦敦交流的一个学期就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