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在17世纪,西方殖民者就开始以各种形式向东南亚各国的王室贵族进行渗透。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西方探险家在东南亚进行了一系列的奇幻冒险。其中康斯坦丁-华尔康就是典型代表。

初到东方


清代绘画中的暹罗人

1680年,英国商人乔治·怀特来到泰国(当时名叫暹罗王国)寻找生意机会。17世纪的英国人在泰国做生意很不顺利。不仅仅是在泰国,整个东南亚都是荷兰人的天下,荷兰人通过和暹罗王室签订条约,垄断了暹罗王国主要输出品牛皮、鹿皮、苏木等商品的出口。其他国家的商人想在暹罗、特别是暹罗王国的首都阿瑜陀耶做买卖,就会遭到荷兰人的种种阻碍和刁难。

不过,乔治·怀特在暹罗的生意也同样不顺利,但他的暹罗之行并非全无成果:他的随行翻译康斯坦丁·华尔康被在暹罗的英国商人举荐,进入暹罗王室担任王室的御用翻译官。


暹罗的皇家舟船

康斯坦丁·华尔康出生在希腊的克法利亚岛。当时的希腊是欧洲著名的翻译来源地,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理下的基督教徒族群,希腊人以能说会道和擅长小本经营著称。长期在各地经商的经历加上重视教育的传统,让许多希腊人都掌握了多门外语。


17世纪奥斯曼治下的希腊商人

希腊翻译不但被奥斯曼宫廷作为御用翻译大量征召,也经常被想要开辟东方市场的西欧商人所雇用。康斯坦丁·华尔康就是其中一个被雇佣前往东方的翻译。他先是到达印度,然后随乔治·怀特抵达暹罗。在各种机缘巧合下,又被暹罗国王征召入宫。


法国使团随行画家笔下的康斯坦丁·华尔康

混迹宫廷


暹罗王国的社会是典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被称为昭披耶的大小贵族瓜分了全国土地,在昭披耶的土地上耕种的则是作为农奴的“派”。昭披耶贵族自重身份,不愿从事商业活动。而“派”被繁重的劳作义务束缚在土地上,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生意。结果,泰国的小本生意和中间商买卖全都落入了旅居泰国的华人手中,至于利润最丰厚、收益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则完全由王室把持。

王室做进出口生意的主要对象是荷兰人。如前所述,17世纪荷兰商人是东南亚商业的霸主,对暹罗王国而言,他们可以在王国的任何城市自由经商,垄断了一些高利润商品的出口权力,除此之外,荷兰人还时常在外海劫掠违反泰荷商务条约、私自和暹罗王室做生意的外国商船。


荷兰殖民者

荷兰人的蛮横霸道,不能不引起暹罗王室的厌恶。暹罗国王抓住每个机会想打破荷兰人对暹罗出口生意的垄断局面,为此,他迫切需要华尔康代表的英国商人势力的合作。但是总的来说,英国商人的势力在东南亚是弱小而受荷兰压制的。英国人在泰国的生意也日渐萎缩。不过,英国势力的衰落并没有对华尔康在暹罗王室的仕途产生不利影响 。因为在此之前华尔康已经看到英国商人实力弱小,转而投靠进入暹罗王国的新兴势力---法国。

路易十四治理下的法国,急切的想要像当时的富国荷兰一样寻求海外利益。不过法国人寻求海外利益的方法并单纯是经商,而是以传教和政治干预为先锋,商人跟随其后,打造全方位的海外利益代理体系。1664年,暹罗那莱王批准法国传教士在暹罗建立教堂和传教,路易十四还亲自写信给那莱王表示感谢。

但传教士产生的影响始终只在民间和一般昭披耶贵族,无法深入到王室内部。法国商人看到华尔康在暹罗王室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于是全力拉拢他为法国效力。这时的华尔康凭借其灵活身段和精明算计,已经取得了暹罗那莱王的信任,升任暹罗对外贸易总管,并取得了昭披耶的爵位。华尔康深知,想要进一步获取暹罗国王欢心,必须做出切实的成绩来,也就是突破荷兰商人独霸泰国对外出口的局面。而当时唯一能和荷兰人抗衡的外来势力只有法国。于是华尔康改为竭力为法国人在泰国的利益代言。

外交努力


路易十四

1685年,在华尔康的运作下,法国公使肖蒙访问暹罗。肖蒙此来的主要目的是劝诱那莱王信仰天主教,但暹罗王室的排外势力非常强大,让法国人的期望落了空。作为代替,那莱王和肖蒙签订了两个条约,承认法国人在暹罗王国境内的传教权力以及居住权力,给予法国商人免除进出口稅的特权,并特许法军进驻宋卡以保护法国商船的安全。给予法国人的这些权利表明,在暹罗王室的许可下,法国在泰国的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荷兰。

但当暹罗使节陪着肖蒙返回法国向路易十四回礼的时候,路易十四却明确表达了对两份条约的不满。他想要让法国的舰队直接驻扎在泰国的重要港口墨吉和曼谷,守住通向阿瑜陀耶的海上大门,进而控制暹罗湾。暹罗使节敏感的意识到 ,让法国舰队驻扎在如此关键的地方,无异于去荷兰狼而引法国虎入家门,会让暹罗陷入外交被动,于是予以回绝。


法国画家笔下的那莱王仿佛一位欧洲君主

1687年,法国再次派遣一个庞大外交使团来泰,目的是劝说那莱王让出墨吉和曼谷两个要塞。法国人为此做好了两方面充分准备,一方面派遣了一支武装舰队和1400名士兵随使团前来,扬言和议不成,即以武力强行进入曼谷。另一方面对在那莱王驾前说的上话的康斯坦丁·华尔康大肆拉拢,先是册封他为法国伯爵,然后又送给他大批礼物。华尔康既然收了法国的好处,就不得不拼命游说那莱王接受法国的条件。

在华尔康的反复劝说下,那莱王接受了法国人提出的全部条件。除了让法军接管墨吉和曼谷两个堡垒的指挥权之外,还任命一名法国军官为暹罗王室近卫军指挥官。并接受24名法国军人作为教官用西式方法训练暹罗军队。这无疑让法国在暹罗的军队拥有了极大的影响力。

命丧兵变


战象是东南亚军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非没有人反对那莱王的这份协议。长期和西方国家交恶的柔佛国王就写信给那莱王,力陈法国入驻暹罗是不安好心。更激烈的反对意见来自暹罗军队内部。深恐自己被替代的军队将领们推举总指挥官、象军统帅帕碧罗阇为代表,坚决反对签署这份协议。


西方势力的得势,意味着传统武将的失势

以帕碧罗阇为首的武勋派明白,按照西方国家惯常的套路,一旦那莱王接受了西方军人的帮助,军队的控制权很快就会落入西方人及西方教官的学生手里,那些依靠舞枪弄棒博出功名的传统武将在这个国家里将会没有存身之地。华尔康在那莱王面前得宠遭到不少朝中重臣的嫉恨,他们也都附和帕碧罗阇反对外国势力在暹罗的存在。法国和华尔康的第三个反对者是在暹罗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佛教信徒们,他们和中国的儒家君子一样,被天主教在泰国的传播所激怒。


国王在暹罗王国拥有绝对权威,国王倒向天主教对佛教徒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王宫中存在着与外国存在各种利益关系的群体,他们以信仰天主教的皇储亚派耶脱为首,极力赞成和法国人达成合作关系。两方的斗争十分尖锐,有时候甚至到了公开对抗的地步。根据在暹罗宫廷里的法国神父回忆,在讨论是否应该接受法王路易十四的要求的会议上,象军统帅帕碧罗阇公开顶撞国王,扬言宁可被国王斩首,也不同意在条约誓书上签字。


佛教在泰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法国人看起来来势汹汹,其实在暹罗王国的根基非常薄弱。除了少数远征军之外,他们在暹罗的存在完全依靠那莱王对新宠臣华尔康的信赖身上。而他们的对立面,军队的将领和统帅,暹罗宫廷中任职多年的元老重臣,控制了大批信众的佛教长老等,无一不是暹罗封建社会的统治根基。如果那莱王身体健康,能够维持一段较长时间的统治。法国人或许能够在暹罗搭建起自己的统治集团架构,但就在条约签订的次年也即公元1688年,那莱王的健康情况突然恶化。这也让原本就趋于白热化的排外集团和外国势力的斗争进入最后的摊牌时刻。


传统的泰国军队和叛军的交战

1688年5月,担任王宫警卫职责的帕碧罗阇突然率军攻入王宫,将王储亚派耶脱逮捕。闻讯大惊失色的华尔康匆匆带领一小队外国人前往那莱王寝宫寻求那莱王保护。但帕碧罗阇早在宫中设有伏兵,将华尔康等人一举捕获。次日,亚派耶脱和华尔康等被叛军斩首。

帕碧罗阇严密封锁消息,又设计招诱驻扎在曼谷的法军司令官德法尔斯前来暹罗王宫,逼迫其下令让墨吉和曼谷两地的守军投降。但当地法军识破了帕碧罗阇的计谋,没有理会德法尔斯的命令。帕碧罗阇只得将毫无用处的德法尔斯放回。在泰国的法军将全部大炮和物资搬到曼谷附近的吞武里,准备在这里抵抗暹罗大军的进攻。

7月1日,那莱王病死,帕碧罗阇被群臣拥立为阿瑜陀耶王朝的新王。不过他仍然有吞武里的法国军队这个棘手的难题需要解决。帕碧罗阇的对应思路倒也非常清晰:他一面结好荷兰人,让荷兰站在自己一边,一面派遣大军团团包围吞武里,只是围而不攻。法国在东南亚没有据点,想要从遥远的印度或本土派遣援军需要几个月时间,而被困法军的粮食弹药却支撑不到那个时候。

法军在吞武里支撑了两个月,在援军无望,弹药和粮食即将耗尽的情况下,向帕碧罗阇投降。帕碧罗阇则不愿意过分刺激法国人,除了释放在政变中逮捕的所有法国人之外,还退还了扣押法军的三艘船只,要求全体法国人马上乘船离开暹罗,永远不得返回,若有违反者必然遭到严惩。就这样,法国在泰国短暂的辉煌岁月被一场政变和围攻无情抹杀,其后整整十五年再没有一个法国人能够进入暹罗新王治理下的泰国。


17世纪晚期的法国军队

康斯坦丁·华尔康的覆灭代表着外国商人势力控制泰国王室企图的失败,但并不意味着阿瑜陀耶王朝从此国泰民安,走向中兴。军队统领联合朝中重臣篡位夺权,本身就是暹罗国王威望下降的证明。就在帕碧罗阇夺权后,先后有三场以前那莱王名义为号召的大规模民众起义,说明排外派的政治主张其实并未得到普通民众的支持。阿瑜陀耶王朝其后内争和外患仍旧持续不绝。终于在1767年被缅甸国王孟驳率领大军攻克阿瑜陀耶,持续了417年的阿瑜陀耶王朝最终灭亡了。


欢迎关注网易号:冷炮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