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德国总理默克尔正式开启她的又一次访华之旅。

担任德国总理14年来,默克尔访华12次,几乎每年都会来华1次,甚至有时一年2次。德国前驻华大使柯慕贤认为,默克尔是“来华次数最多、最了解中国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一次访华开始,默克尔在访问首都北京之外,都会另外走访一座中国城市。在合肥品尝中国造“德国啤酒”,在成都学做“宫保鸡丁”……按照默克尔的说法,诸次访问都让她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活力和广度,了解到这个国家更多的故事,也给予她与年轻人以及中国地方政府交流的机会。

根据新华社消息,此次她即将访问的第12座城市,是地处中部的武汉。

当下,德国、欧盟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急剧变动和混沌之中。在各方重压下,默克尔于去年底宣布,将不再寻求连任执政党基民盟主席,并且将不再寻求继续竞选总理或联邦议员。这意味着,2021年,这位“德国铁娘子”连任四届的总理生涯即将完结。

在这个时间节点,默克尔选择访华,备受各方关注。

中国对德国的重要性何在?中德关系还将如何发展?从她探访中国12城的足迹中,或许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默克尔访问过的12座城市 制图:城市进化论

为何选择武汉?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中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从历史上看,武汉很早就是中德合作的重要城市之一。

1907年,德国医师宝隆博士创办上海德文医学堂,后发展成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1951年,同济大学一分为三,医学院搬往武汉,成为如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前身。

在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春春看来,默克尔此行选择武汉,既透露出历史渊源和经济考虑,又展现出德国未来发展的一些信号。

去年,中国首家中德友好医院正式挂牌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根据德国联邦政府新闻与信息处网站公布的访问行程,默克尔抵达武汉后,首站就是华中科技大学与即将投运的中德友好医院。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曾表示,期望将同济医院打造成中德交流的标杆。

加深合作自然是默克尔访华的重要内容。据新华社消息,此次与默克尔组团来华的有“庞大的企业家代表团”,这种带企业团一同前来的做法,几乎成了默克尔访华的固定模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峰指出,中德关系对德国已不再是单纯的外交,也成为影响其内政的热点,外交正在走向“内政化”。体现在此次访问中,传统制造业是德国绕不过去的话题。

事实上,在武汉与德国的合作中,工业一直是关键词之一。早在1978年,由杜伊斯堡的曼内斯曼德马格公司、克虏伯工业技术公司、蒂森咨询公司等3家公司共同组成的联合财团,就在武汉投资建设冷轧钢厂。该项目不仅吸引约300名德国人来到武汉,也推进两座工业城市交好。1982年,武汉与杜伊斯堡成为中德之间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

此次访华,默克尔还将在武汉参观世界100强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之一——德国伟巴斯特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胡春春分析,这透露出,德国将进一步强调传统工业发展的信号。

今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峰会上,默克尔对美国政府把德国宝马视作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的言论,发出感到“震惊”的评论。几乎同一时间,德国公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旨在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工业领域,保证德国工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一条“升温”路线

如今,默克尔访华已被外界冠以“老友记”。据胡春春观察,“默克尔访问中国,并不是有具体的工作议程,更多已经变成一个日常年度日程”。即便如此,默克尔时代的中德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一帆风顺。

事实上,从上世纪末施罗德时代开始,中德关系就被认为是中欧关系的“发动机”。但由于一些原因,默克尔上台后,中德关系经历了“低开高走”的发展历程。胡春春指出,在默克尔最初访问中国的几年内,选择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内容也主要是对中国的初步了解。

很快,默克尔将经贸关系定为中德关系的主要议题。2011年,在德国发起下,中德举行了首轮政府间磋商。同年,中德贸易额已由建交之初的2.74亿美元增长到1692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30%。到去年,两国之间的政府间对话机制已超过70个。

而在默克尔对到访中国城市的选择上,同样能体现这种趋势。

胡春春分析,默克尔选择的城市,通常是德国投资的重点和中德交流的重点。

比如,2007年默克尔访问南京,而江苏正是国内德资企业最集中的省份;2012年访问天津,当地也是德国企业在中国北方的主要聚集区,德国也是欧洲在天津投资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2014年,默克尔访问成都。同年早些时候,中德关系正式升级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曾指出,这意味着,两国在政治互信提高基础上,将全方位扩展战略合作领域与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访问,默克尔将首站定在成都,而非北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认为,这透露出两个信号:

首先,凸显中德关系的密切,常来中国的默克尔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全貌;其次,访问成都,暗示德国未来对华经贸合作或向中国西部地区深入。

到现在,默克尔访问的中国城市,北及沈阳,南至深圳,东到上海,西至成都,几乎遍及中国大江南北。

去年,默克尔第11次访华期间,中德关系再度被定义为“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而默克尔也十分应景地选择了深圳。在崔洪建看来,选择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前往深圳,表明默克尔对中国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的信心。

中德合作机遇

而在默克尔走过的中国城市中,总会出现关于中德合作的新机遇。

2006年,默克尔首次访问中国时,在上海参观并乘坐磁浮列车前往机场。那时,磁浮技术还是中德技术合作的新领域,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项目正是其中一个重要进展。2010年,参照德国转移技术,上海高速磁悬浮示范线迎来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最高时速达500公里。

2012年,默克尔到访天津,出席第100架空中客车A320飞机下线仪式。当时,中德双方签署《空客中国总装线二期框架协议》等10余个合作协议,涉及航空、汽车等多个领域。而后,天津逐渐发展成为继美国西雅图、法国图卢兹、德国汉堡之后,世界第四个航空产业集群式发展航空城。

去年,默克尔访问深圳时,除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外,还特别选择了一家本土初创型企业——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胡春春认为,此举不仅表现出德国对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兴趣,也是在向德国国内近年来高科技领域缺乏亮眼表现“施加压力”。

而从“带技术前来”开始,“求合作回去”变成了一项更重要的任务。

胡春春指出,今年,德国已经告别连续近十年的经济景气。继1960年代之后的“第二次经济奇迹”逐渐失速,2019年第二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其中工业景气持续下行。


科技创新是德国的重要应对举措。去年末,德国政府出台《人工智能战略》,计划在2025年前投资30亿欧元推动德国人工智能发展。默克尔说,德国的目标是让“‘德国制造’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与默克尔一同前来的企业团,也将寻求两国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互利合作。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尹军认为,德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和理念非常超前,而中国在政策牵引力和应用市场方面优势明显,双方在这一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崔洪建也认为,中德贸易合作面临提质增速需求,中德需要及时捕捉新变化,尽快落实两国已经达成的诸如电动车、新能源、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